问题一:
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城区)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区)。文明城市(城区)称号是反映城市(城区)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问题二: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创建文明城市,是贯彻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检验执政能力的试金石。通过创建活动,有利于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治安良好、生活方便舒适、人际关系和谐、充满蓬勃朝气的现代化文明县城,真正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创业和生活环境,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三:
中央文明委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体指什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问题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大市民应如何做?
市民参与率等于创建成功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更需要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提升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群众基础和根本所在。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能够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
作为市民。首先要知晓创建,关心创建,融入创建。要参与改造环境、移风易俗的实践,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争当文明市民,并主动参与到所在单位和社区开展的争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活动中去。
争当文明市民,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发扬主人翁精神,从文明出行、遵守交通秩序等小事做起,为畅通我市的文明交通工程,建设有序、安全、畅通、文明的交通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
问题五:
市民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有哪些关系?
创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对象不仅仅是政府部门,也涉及广大市民。测评体系中如
“
公共场所道德
”
、
“
市民交通行为
”
、
“
人际互助
”
、
“
见义勇为
”
等项目,考的就是市民的参与程度。以
“
人际互助
”
一项为例,测评组将实地考察公交车上的乘客们是否做到
“
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主动让座
”
,实地考察市民日常能否
“
友善对待外来人员,耐心热情回答陌生人的问询
”
等。
问题六:
文明礼仪的基本原则?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及时要尊敬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