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圣剑的 58 到家要称霸到家服务,也没那么简单

手持圣剑的 58 到家要称霸到家服务,也没那么简单

昨晚58到家宣布融资 3 亿美元后,我们迅速出了一篇文章《突然拿了一把圣剑,要的就是速战速决》,讨论了一下这 3 个亿的炸弹对整个到家行业来说会有什么样的影响。58到家有可能就此奠定到家服务的胜局,成为这个领域唯一一家平台级别公司。

今天我们想从另一个角度聊聊。虽然有了资金这把“圣剑”,58到家要想垄断到家服务,还需要搞清楚哪些问题。

首先,这是一个能被垄断的行业吗?

服务是很难被垄断的。服务和电商电商不同,商品上门交付的 O2O 很标准化、管理成本小。而服务这件事与服务者(劳动者)个人强相关、服务很不标准化。公司对服务者的管理需要很高成本,很难瞬间将一个服务推及到全国各地。打个比方,光按摩这件事情,我氪员工福利里尝试过的就有三四家服务商,每家的师傅手艺各不相同;而占领北京的按摩O2O和占领华南地区的肯定不是同一家,因为每个地方你都要建立当地团队,管理和教育师傅。这不是能纯靠互联网无上限拓展的东西。

服务很难被垄断,但服务平台我们认为是有机会的。因为服务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平台效应本质上是一样的,具有先发优势的平台在供给端和需求端都更有议价权。供给端倾向于来到流量更大的平台,而消费端倾向于来到供给更充分的平台。这个先发优势会形成正向循环。

但让用户只用你这一款产品的前提,是你的供给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而在到家服务这件事情上,由于地域、用户偏好、服务的非标准化,注定了用户的需求是非常长尾的。所以 58到家要成为这个领域唯一一家最大的平台级公司,就需要足够充分的覆盖这些长尾。

因此一个封闭的平台是无法做成这件事情。这必须是一个足够开放的体系。58到家只在一些最高频的领域采用自营,比如家政,其他很多中低频的品类通过投资公司或者开放给第三方服务商来提供。和58到家正在洽淡合作的维修类上门服务“万能小哥”的创始人 XXX 告诉36氪,目前还不清楚 58到家在自己投资的品类上会接入多家服务商还是只保留一家,但他认为“一个平台上的i 个品类,一定是多家竞争,这个平台才更健康”。

“假设58到家投了一家上门维修的公司,并且不在平台上引入其他服务上。且不论服务能不能覆盖到足够的城市,服务的垄断首先会导致员工拼搏精神下降,进而导致对劳动者的管理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用户体验下降。我认为服务类的平台哪怕有投资企业,也应该引入更多服务,用评价等机制来自然竞争。”

好了,假设在保持开放性体系的情况下,服务平台是可以垄断到家服务的,那么 3 亿美金够不够砸?

疑问在于58到家的自营业务目前到底有多烧钱。根据时代周报的报道,58到家在 6 月份就开始开出比同行更高的薪酬,“挖角”美业劳动者。对于大部分提供服务的劳动者来说,收入是他们最高优先的考虑因素,所以这个策略的确让后发的 58 到家在短时间里获得了不少的劳动者资源。如果58到家在维持现有自营高频品类上已经非常烧钱,那 3 亿美元可能也不够做太多新的事情。

如果58到家自营高频业务没那么烧钱,那这笔钱可以做很多事情,因为低频业务并没有太大必要补贴。比如,家里没有坏电器的话,没有人会因为给了补贴而采用这个维修服务。不需要烧钱补贴的话,钱就可以拿去投资、并购来夯实其业务的广度,也可以通过做培训学校等更上游的事情,来加强自己对供给的掌控力。

最后一个问题:58到家的先发优势别人能追上吗?

我们认为现在看来,有机会的玩家有且只有一个——美团点评。

美团点评虽然投入不大,但一直都有在布局到家服务。并且,他们本身已经有大量的高频流量了。关键核心在于,美团点评合体后能不能迅速融到一笔巨资,在58到家借助这笔融资形成马太效应之前,抢占足够多的服务供给方。传闻合体后的美团点评估值在 150 - 170 亿美金左右。对这样一个对手,3 亿美金的融资并不安全,“快”对于58到家来说同样重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